科雷谈金融包容与“支付为民”
kira
原创文章
2019/06/05

本文由智堡翻译,原文为公开版权内容,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,译文仅供教育及学术交流目的使用。

原文标题:Payments for the people,作者:Benoît Cœuré,发表日期:2019年5月27日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ecb.europa.eu/press/key/date/2019/html/ecb.sp190527~dc0760b772.en.html,译者:郑瑞华

米尔顿·弗里德曼 (Milton Friedman) 曾经说过,“无论何时何地,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。” ("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.") 对这句话稍作改编,我认为金融包容在任何地方都始终是一种支付现象——至少在早期阶段是这样。支付是任何经济体的命脉。想想我们每天需要支付的基本需求:食物、交通、医疗和服装等等。保罗•沃尔克 (Paul Volcker)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:就对个人的重要性而言,有多少金融创新能与自动柜员机 (ATM) 一较高下?

因此,金融包容始于支付。它是通往储蓄账户、信贷或保险等其它金融服务的门户,允许个人进行投资,并保护其收入免受风险。支付起到的杰出作用,为世界银行和CPMI的工作提供了指南。三年前,我们发表了一份从支付角度看待金融包容 (Payment Aspects of Financial Inclusion, PAFI) 的报告,以帮助各国扩大国民获取支付服务的渠道。

截至2017年,全球约30%的成年人仍缺乏获取支付服务的渠道。虽然金融排斥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同样构成问题,但在非洲和南美这影响着大多数的成年人。只有七个非洲国家达到了60%的普及率。在许多非洲国家,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有渠道获取基本支付服务。

不幸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,帐户获取渠道的缺失会对低收入家庭和女性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。这种金融排斥威胁着社会的凝聚力。缺乏教育、保险或医疗保障的人往往面临更广泛的社会排斥,而金融排斥正是这种排斥的一部分。

那些已拥有账户的人,往往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,尤其是跨境支付。以汇款为例。世界银行估计,去年汇款总额接近5300亿美元,是向受援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额的三倍多。证据显示,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外国劳工将资金汇回本国时,每汇回200美元需承担约14美元的平均成本。

换句话说,与国内支付相比,跨境支付仍然明显较慢,成本更高,也更不透明。因此,难怪许多人会转向我称之为“影子支付”的渠道,如非正式网络或不受监管的加密货币平台,这些平台缺乏适当的网络安全、基本风险管理、法律确定性或消费者保护。

请付费会员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
登录后添加评论...